近年来,区应急管理局、发改委合力推动企业信用修复快捷化、便利化,为企业减负增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两部门联手创新建立“邀约式”信用修复工作机制,通过前置服务、精准指导、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模式,切实破解企业信用修复难题。截至目前,已成功为1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平均办理周期缩短40%,企业满意度达100%。
创新服务机制。突破传统被动服务模式,首创“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双同步工作法。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即启动信用修复前置程序:一方面向企业发放《信用修复提醒函》,明确修复流程及要件;另一方面签订《信用修复委托书》,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台账。通过“双向承诺”机制,实现行政监管与信用服务的有机衔接,有效解决企业“不知修复、不会修复”的突出问题。
强化精准赋能。针对信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堵点,构建“三位一体”服务矩阵:1.信用管家服务。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配备信用修复专员,通过微信实时答疑,提供材料预审、进度追踪等5项专属服务;2.靶向培训机制。定期举办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重点解读《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现场演示“信用中国”平台操作流程;3.智能提醒模式。实时更新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到期信息,提前30天主动联系提醒修复,配套发送标准化材料模板及填报指引。
优化服务质效。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时限突破,建立“到期即办”快速通道,在最短公示期届满当日即启动修复程序,较常规流程提速15个工作日;二是材料突破,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通过对比数据库等方式,申报材料精简率达60%;三是协同突破,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企业整改证明、缴款凭证等材料免提交。经回访调查,企业普遍反映行政负担降低,融资授信恢复周期缩短。该创新机制实施以来,有效破解了信用修复“申请迟、操作难、进度盲”等痛点,推动全区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修复率达92%,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形象,实现“惩戒失信”向“鼓励纠错”的治理转变,为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