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全省或部分设区市实施的国家试点改革事项清单和全省部分设区市实施的自主改革事项清单的通知》( 苏办厅字 〔2022〕14号)、市委市政府印发《淮安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淮发〔2022〕11号)文件要求,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规定,去年底,淮安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审批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淮安市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工作机制的通知》(淮发改办〔2022〕195号),全省率先建立了全市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工作机制。
一、明确补偿救济范围及工作原则
文件明确,依法依规对合法权益受损的市场主体实施补偿救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政府采购、债务融资、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不履行合同约定;因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政策承诺、合同约定;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政策承诺等,造成企业合法利益受损,应当依法对受损企业予以救济补偿。同时明确涉企补偿救济工作要遵行“平等自愿、合法合规、及时高效、诚信合理”的原则
二、明确补偿救济程序及终止补偿情形
文件明确了9个补偿程序,即补偿申请、补偿核查、签订协商补偿协议、签订调解补偿协议、补偿评估、补偿方式、补偿会商、依法补偿、补偿备案。同时文件还对四种补偿中止的情形和四种补偿终止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明确了补偿相关保障措施及规范
文件要求各级补偿救济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涉企补偿救济工作的组织实施。市和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将涉企补偿救济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内容,加强统筹、指导、协调,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涉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挪用、套取、骗取补偿资金等违法行为发生。补偿救济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实补偿,或玩忽职守、应受理不受理、应补偿不补偿,造成国家财政损失或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符合追偿条件的,依法进行追偿;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文件对骗补也提出了处理意见,对申请补偿的企业弄虚作假,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补偿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企业及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追回骗取的补偿;属于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等规定的失信行为,经认定后依法纳入企业或个人信用记录;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补偿救济事宜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补偿救济单位和企业要依法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对个体工商户及其他非企业法人申请救济补偿的也可参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