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信阳平桥区,上天梯新材料(碳中和)产业园项目在加速建设。
该项目负责人李波说:“产业项目资金需求大,多亏了信用河南信易贷平台及时给予了2.5亿元的低息授信支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中国银行作为具体的放款银行,看中的是李波和信阳上天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良好信用记录。“信用河南”建设,正在让更多人像李波一样因守信重信而受益。
信用河南正提速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2022年,河南省加速推进“信用河南”建设。
顶层设计,制度有保障。《高质量推进信用河南建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代码集》等文件的出台,既为信用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又为防止滥用个人信息划定了“禁区”。
基础建设,数据有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决于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利用。河南省通过推进信用平台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信用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全省一体化信用平台体系已覆盖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73个县(市、区)及20个省直部门,归集数据累计超过135亿条,数量居全国前列,共享数据超过30亿条。企业是否遵纪守法,信用平台一查一目了然;报考公务员的个人是否有污点,信用平台同样有记录可查。
信用惠民,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河南省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体系,该体系就像一张大网,连通了全省22个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一站式”信用贷款服务。截至目前,平台体系注册企业用户数超过30万家,累计发放贷款4500多亿元。
互联网提供强力支撑
建设“信用河南”是河南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河南省实现“两个确保”的重要条件,更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如何持续有效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信用河南建设也离不开互联网的有力支撑。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利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原党委书记姚广海说,互联网是建设信用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能广泛适用于金融服务、社会治理、行政监督、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省发展改革委财金信用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运用大数据对企业、社会组织等的信用信息进行常态化归集,根据评价模型进行量化评级,依据评级建立奖惩机制,实现社会治理高效化、精细化。
今后,河南省将持续完善全省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和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两个平台”功能,更好实现信用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价值。同时将借助大数据手段,扩大“守信者受益”的范围,在交通出行、旅游、就医、养老托幼、房屋租赁等重点民生领域出台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
信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互联网、大数据是信用社会的强力支撑。在“网络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下,信用河南建设将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