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绕国内大循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营商环境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有效畅通、各区域各环节顺利流通、国内外经济紧密联通所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围绕新发展格局,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以及优化路径展开论述。
引 言
在新发展格局战略下,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结合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从创新驱动、扩大内需、深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路径,旨在为地方经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有益思考。
1. 新发展格局下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1.1 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从供给侧出发提高国内生产竞争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就是要做好自身建设,建立起强大的内需市场来应对国内外波云诡谲的经济形势。而国内大循环指的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为主就意味着这些环节要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来完成。这些环节中,生产作为供给是循环的起点,我国的供需关系矛盾主要就集中在供给侧。在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导下,就要求大部分产品需要由国内企业来进行生产,再由国内消费者进行消费。而生产由企业主导,营商环境则是企业重要的生存发展环境。所以,国内大循环要畅通,生产要给力,就要为市场主体营造出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优质环境。
另外,优化营商环境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强大的市场。因为营商环境,通常是指伴随企业生命周期的各种外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涉及了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等外部因素。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上顺利流通,有利于消费的扩大和提档升级。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搭建通道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面临巨大挑战。要在这个不稳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工业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能够为需要硬件的新发明提供全方位的制造业支持,从创新技术理念到成批的生产商品的道路,中国最快且成本最低,因此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初创企业进入中国,依托中国强大而完备的产业链来实现技术的量产。但是因为贸易争端,很多高新企业无法来到中国。
虽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但中国优势显而易见,就是成为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聚集地和全球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上移的承载地。而要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现有外资企业的黏性,使之不愿意离开中国,就要取决于我国能否创造一个优质的、有足够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国家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它不是闭关锁国、自给自足,而是积极与外部沟通,努力参与国际竞争,争取互利共赢,实现双循环相互配合,融合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意味着各类资源与要素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中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各经济运行环节更加有效地衔接。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搭建对接通道,对于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新发展格局下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评估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从2005年的108位大幅提高到2019年的31位。但世行营商环境报告衡量的不是中国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是从全国的营商环境来看,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当下中国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地方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营商环境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四个方面探索相关优化路径。
2.1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活力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要让企业具备足够的创新力,优质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
2.1.1 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
创新的根基是人,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因此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中端人才的培养。一是健全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创新人才日常工作生活基本所需,落实生活补贴、落户、购房、孩子教育、伴侣工作等解决人才生活工作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通过持续的人才备案跟踪机制,了解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历程、工作需求、上升空间来衡量当地人才政策的有效性。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大量的本土人才、中端人才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当地政府要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奖励机制、资金投入等方式更好地发展本土人才,实现本土人才价值最大化。四是建立人才信息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创建更加良好公平的供需环境,让人才和企业能够用最低的时间成本找到最合适的资源。
2.1.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的专利申请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在现阶段,更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去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保护国内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双管齐下,坚决遏制一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帮助被侵犯的企业和个人维权。
此外,还要深化专利申请便利化改革,让专利申请更加快捷高效,压缩申请时间,让产品技术更快、更安全地发挥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也不容忽视,现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政府越来越重视,而企业的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的情况。以冬奥会的冰墩墩为例,最近数据统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件40多件,不少企业为蹭冬奥会冰墩墩流量侵犯知识产权,因此,还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学习和引导。
2.1.3 强化创新服务模式
强化创新服务有双向促进作用,既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高效化的服务,又能够激发企业创新技术反哺经济发展。以2022年冬奥会为例,这场中国黑科技的盛宴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各类智能机器人、360度VR技术、VSS、5G技术、高铁无人驾驶技术等为冬奥会提供了十分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创造出科技产品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利用好这些科技去服务市场主体,运用于政务办公、公共服务、行政审批、新业态、新消费,为市场主体、为群众提供一个更加方便、高效的环境。
2.2 坚持扩大内需,保护市场主体
一个国家的企业发展生态,关键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而这又取决于当地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为此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力量共同发力。政府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给予资金上的直接帮助。此外,还需要市场的力量,在互联网数字技术时代,通过互联网、区块链等平台,帮助企业增加订单、降低信息化成本、降低融资成本等,帮助中小企业脱困和发展,比如平台会聚集研发提供者、供应商、消费者、投资者帮助工厂企业对接订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融资、代缴税费等问题。
2.3 继续深化改革,提高营商便利
在营商环境改革上,仍然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营商环境。
2.3.1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及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强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例如外资不仅能够带来标杆效应、竞争效应,也能提供优质的人才、技术、创新等生产要素,而外资能不能扎根,能不能留得住,关键就是看营商环境,为此,需要政府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
2.3.2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的迫切需求,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任务,要立足百姓需求、用户体验、改革任务,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整体智治”,比如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统收文件,分发部门,打造“整体政府”的概念,让群众和企业从“找部门”到“找政府”。
2.3.3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企业的反映诉求,了解其困难和问题,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有效帮助。以重庆市涪陵区的企业专员服务制度为例,企业服务专员作为一个双向的媒介,既代表政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又代替企业发声向政府各大部门传递企业需求,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真正做到了“服到位,零距离”。
2.4 坚持对外开放,培厚外资沃土
要利用好国际资源,就要加大吸引外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优质沃土。
2.4.1 开通“一网通办”国际版,打通涉外服务“最后一米”
要针对外籍人士、外资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网络政务服务。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首家“英、韩、日”三种语言的一网通办国际版为例,国际版“一网通办”不仅可以预约办理,还有政务地图、生活手册、人才专区、专属邮箱等多个板块,通过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有效提升了外籍人士的归属感。
2.4.2 依托“单一窗口”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单一窗口”的建设最开始是源于通关便利化的想法,对于大部分城市而言,“单一窗口”的建设重点主要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两个方面。贸易便利化上,要实现三个全覆盖,要覆盖到所有主要的产品、交通工具、各项环节,以此提升贸易的便利化。此外,也要落在国际投资上,为投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提供的全方位服务,意味着投资行为的进一步简化,投资的吸引力自然也会增加。
结 语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健康自由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依托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进一步革新优化,以更有力的担当,更坚定的信心奋力开启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