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让数据“跑”起来 管住失信企业
发布时间: 2018-01-03

  近日,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一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上海海关竟发现自己的一家认证企业。这家一般认证企业在某起案件中须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却迟迟未全额缴纳罚款,导致法院一度陷入执行难。 

  很快,协同治理显示出强大威慑力――上海海关提醒督促企业尽快全额缴款,否则将面临海关认证等级降级、实施较高进出口货物查验率等惩戒措施。企业权衡利弊后,迅速催促另外2家担保企业缴清余款,保住了其在上海海关的信用等级,法院也将其移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7年以来,上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海海关、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外汇、证监、检验检疫等多部门串联“信息孤岛”,对失信者实行联合惩戒的典型案例之一。 

  认知误差在信息互换中被纠正 

  2017年以来,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中央在沪单位深化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联动奖惩。截至目前,仅上海海关就累计将8000条管区企业资质类信息、972条监管类(行政处罚)信息导入上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将首批8万余条海关企业注册信息推送至“诚信上海”APP平台。各部门数据共享,阵容愈发强大,就在近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与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实现关警联动,签署关于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联合构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物流园区进出口领域、道路交通及治安秩序诚信体系建设。 

  曾经各自为战的信用状况和数据一旦开放互换,供各家取阅、比对、碰撞、分析,许多事实令人意想不到。效应之一,在于各部门的认知“误差”在信息互换中被及时纠正。比如,部分企业在不同领域,其诚信表现不一,在2017年检验检疫部门开展的上海口岸特殊物品单位分级评定中,有15家由海关提供的失信企业未获得一类企业资格,还有13家企业被取消上海地区进出口检验检疫质量诚信企业评选资格。效应之二,在于彼此助力。市国税局目前与上海海关定期交换海关失信企业与国税D类企业名单,形成打击虚假贸易、出口骗退税的监管合力,2017年已对300多家出口企业进行精准核查。 

  未来协同治理有很大深化空间 

  让数据在多部门之间“跑”起来,未来协同治理还有很大深化空间。 

  据了解,目前上海工商登记企业约130万家,但实际有效企业仅100万家,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企业“换了马甲”。上海海关企业管理处负责人透露,企业一旦被海关列为“失信企业”,将面临进出口票票查验、通关成本和时间大幅增加的压力,几乎丧失生存空间。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转移阵地,重新进行工商登记,改头换面再出山。不久前,上海海关依托上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法人检索和数据挖掘,发现被海关判定为失信的企业中,近半已另起炉灶。在这方面,海关与工商部门就可进行联合预警和重点布控。 

  未来,各部门如何携手奖励守信企业也在探索中。据悉,目前上海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已启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与检验检疫AA级企业名单每月交换机制,待条件成熟,有望尝试在口岸环节进行“守信联合激励”,即对双方都给出高信用评价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叠加,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高信用企业在通关速度上享受更多的诚信红利。

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 邮编:223001 联系电话:0517-83605053(信息公开)
网站建设维护:0517-89890702 网站标识码:3208000060 备案序号:苏ICP备202413097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