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培训班上 四位大咖在点评时说了些啥?
发布时间: 2017-12-01


  在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培训班上,除了有16个省市与单位的精彩展示,现场的专家点评也成为瞩目的焦点热点。在培训班现场,专家们都对这些平台网站建设的佼佼者们是如何评价的,又给出了哪些建议?

  青岛海关总工程师任尔伟

  点评贵州、上海、杭州、国家信息中心:

  对于本次培训班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本次观摩培训班充分体现了“以建促用,边建边用,迭代优化”的原则,国家发改委为推动指导全国信用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的建设,组织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举办的此次观摩培训班已经引起了全国各省市高度的重视,各省市积极派人参加,介绍的资料和稿件准备得十分充分,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虽然各省份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参差不齐,但通过此次观摩培训班,大家取得了很多共识,组织机制、制度建设、系统体系、应用项目、数据归集、栏目功能、大数据分析、操作人性化等成了此次观摩培训班的热题。

  第二个体会是本次观摩培训班充分体现了“以观摩促统一,以评比促提高,以培训促推广”的宣传工作思路。为了“弯道超车”,大多数省份和市都采取了“拿来主义”,借鉴广东、江苏等做的好的省市经验,直接应用到本市、本省的平台和网站上,快速提升建设速度,统一建设蓝图,规范建设标准,运用先进技术,尽快取得效益。

  第三个体会是本次观摩培训班充分体现了“以交流促运用”的目的,各部门各省市的代表通过本次观摩培训班良好的交流平台,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为了实现网络通、数据通联合惩戒的功能,构建高性能的平台,成为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的基础。此次活动也检验和证明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应用效果对社会进步已经显现出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四个省市共同的特点是其建设让人记忆犹新,逻辑性很强,亮点突出,功能的实现和效益的展示很好地诠释了本省、本市应用交换平台和省级信用网站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高质量的建设。信用功能全面、栏目清晰合理、页面主题突出、设计美观、操作性强,查询方面技术较为先进,“等保三级”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制度建设和规范建设保证信用信息的归集、推送和联合惩戒的有效实施,各省、各市信用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均纳入本省、本市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和统筹规划使得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内容成为国家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一个子集,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贵州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做的也较好,贵州省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规范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上贵州省信用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云上贵州”十分可取,希望下一步网站平台在落实精准扶贫方面多做些工作。

  上海市做得比较精细,上海市在数据归集中首创了“三清单”模式,在技术上采用了“人脸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出了“二分法”的信用模型等等,建议在联动奖惩方面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杭州市的工作也有特点,杭州在解决数据所有权方面应该走出技术创新的路子,真正使得信用共享数据在自主权、行动权、管理中有明晰的界定,除了数据共享有法可依,技术上要实现数据的安全保障。

  国家信息中心承担了两项任务,一项是要建立全国的基础信息库,就是“信用库”,要支持全国的信用工作。第二项就是要做全国的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全国的技术共享,由于信用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技术体系是一致的,建议利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经验,推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和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使用工作。

  同时,国家信息中心在建设国家信用信息资源库和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平台与网络的同时,建议国家信息中心要抽调有力的资源有针对性地支持像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地方和单位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使他们尽快地加入到先进的行列中。

  中国信息协会特邀副会长何华康

  点评青岛、沈阳、江苏、辽宁:

  这四个省市有四个共同的特点:第一点,数据归集做得很不错,基本上都利用了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这三大基础信息库的数据;第二点,在时效性上,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每天更新;第三点是都注意隐私保护,采取各种各样措施,包括用户访问权限、一些隐私的数据做模糊化处理或虚化处理,保证企业、个人等信息得到保护;第四点是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查询功能。

  同时这四家还是有很多特色的地方。首先是江苏省,是唯一一家有更新频度指标的数据,负责部门明确提出这个要求。实际上,信用信息平台如果有效的话,必须要保证数据的采集是完整的。同时为了提高正确率,也应采取多种接口获取信息,比较便利,并且能够经常性持续性地做到这一点。

  再就是创造新功能。比如“信用名片”,本身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打印好拿走时,“上面只显示好的信息而不显示坏的信息”这种情况能否得到控制。

  比如说青岛,在平台上集成一些第三方的功能,就是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网站所提供的跟信用相关的功能集成到网站和平台上去,能够让网站更有效。青岛在首页上就把查询功能突出出来,这就区别于前些年政府网站的通有弊病——全是宣传,服务的功能很少。而青岛将服务查询的功能放到了网站最中间,反映了青岛对服务意识的重视和强化。

  辽宁是当前四省市中唯一一家做信用评级的。评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规则,而辽宁现在也做到了对规则的管理,这里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还要做更精确的模型,让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的实际情况。

  总结一下做法,信用网站第一个阶段要将数据归集起来,归集时有三个指标:一是完整性,该收集的一定要收集到平台上,否则有效性就会有问题;二是数据准确度,进入网站的数据经过核审之后就是准确的;三是时效性。这三个方面大家已经做到了,但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改进。

  四家平台网站在功能上,查询功能越来越方便。还有就是与部门之间的共享和协同,江苏已经提到了这件事,“逢评必查”,就是这些细分系统信息跟其他人的应用系统能够结合起来。最高的程度就是做到信息系统的协同,也就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不同的应用系统能够应用到你的数据,同时也能反馈到我们的平台上,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更好了。后面的功能就是深化应用。

  第一步就是做到有数据而且能够查,第二步能够做到让数据发挥作用,而且能够越用越好。

  税务总局稽查局举报中心主任李光辉 

  点评浙江、广东、黑龙江、河南:

  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实现所有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公开披露,功能共享,协同行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实现这个具体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实现环境。

  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强有力的推动下,久久为功、善作善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培训班就是这些成果丰富的检阅。

  从本次培训成果看,我感觉到各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平台建设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突出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资源的共享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消除信息壁垒,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奠定了有力支撑。

  从实际效果来看,总体而言,各地大都实现了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将散落的信息进行归集整理,同时也便于各个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查询,促进了协同监管,优化公共服务。

  从浙江、广东、河南、黑龙江几个省份看,我感觉亮点纷呈,比方说浙江起步较早,从2002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平台,同时探索向第三方信用服务单位开放查询功能和应用模式。同时他们的“信用画像”比较好,非常生动形象,便于识别和记忆,设计很新颖,实现了公务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对接查询。可视化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成效显著,实现了五大主体的全面覆盖。2017年日均访问量50万,效果非常明显。

  广东实现了“三全一广”——全联通、全归集、全覆盖、广应用。比如说实现自动匹配推送;同时也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技术也很领先,实现了“人脸识别”的数据感应技术等等,同时注重接地气的理念。例如广东利用结构图方式来展示信用主体的普通结构,河南也有类似的,效果非常好。

  黑龙江在数据归集整合应用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河南在完成国家发改委规定动作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亮点很多:实时监测整体平台运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特别是建立运用信用基因图谱,采用先进技术挖掘信用主体之间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多重内在联系,展现主体“群落圈”,勾勒出信用主体的基因图谱,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理由相信以此次培训班为基础,在国家发改委领导下,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平台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改革报社副总编兼《中国信用》杂志总编辑吴小雁

  点评福州、深圳、厦门、南京:

  今天是11月30日,室外气温零下4度,外面很冷。但是我们这个科技会堂的会议室气氛很热烈,连续两天的观摩交流、争晒成绩单,让来自全国28个省区,36个副省级及省会城市,95个地级市的信用工作者们热情高涨,这种热情让这个日子也变得温暖很多。

  很巧,就在去年的今天,也就是2016年11月30日,李克强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3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予以公布。条例将建立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写入其中,并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了在线平台的法律地位。无疑,这对于在线平台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意义非常重大。

  那么,我们今天这次关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网站的观摩交流,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的全国信用建设专题盛会,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具体实践。通过两天的倾听和交流,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我所参与的一楼阶梯会议室里,连台阶上都坐满了虔诚的倾听者。我非常庆幸自己跟大家一样,我们都是信用建设工作者,无论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还是信用网站,都属于创新性工作,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搭台、织网、创业,也就是搭建共享平台,编织信用网站,创造伟大事业。尽管地域不同、起点不一,但所有参加观摩的地区对信用建设的专注与热情都是一样。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体框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稳扎稳打;从绘制蓝图、穿针引线到编织锦绣画卷,信用网站风生水起。一站查询、全覆盖、分层级、绿色通道、信用+、N个应用等等,无一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渐入佳境的最好注脚。

  很荣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我为刚刚展示的四个城市做点评,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就是数据覆盖广,共享程度高,应用特色多。不同的地方是优势各异、特色不一。

  下面我就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和对四个城市的印象,这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深植、协同和敬畏。

  首先是深植。这几个城市不仅做到基础功能的扎实稳固,还创新性地进行了深加工工作。比如福州市的多渠道数据归集。福州市各级信用成员单位已全部通过市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用多种方式实时汇交数据,做到应归尽归。同时运用多维决策分析方法,实现行业信用指数、区域信用对比等多种分析,对信用主体360度画像,为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供服务。

  大家都熟知的南京“诚信市民卡”特色工程。通过信用大数据的收集整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诚实守信好市民”,给予乘坐公交、地铁优惠,信贷服务“绿色通道”等优惠。以“市场力量、社会共建”,实现“全覆盖、分层级”。在此基础上,还打造隐形“市民诚信卡”。“我的南京 我的信用”手机APP上强化“我的信用”板块服务功能,推动信用信息的便捷化应用,提供“全线上、纯信用、5分钟”的信贷服务。目前,“南京e贷”为全体诚信市民提供信用贷款达到40亿元。成效非常显著,这种深植也是十分可取的。

  其次是协同。信用建设不是单打独斗,更需要协同作战,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效力和推动力。四个城市均在联合奖惩的协同联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比如南京市在全市信用信息大平台中建立专项“联合奖惩支持系统”, 利用大数据实施“抓老赖”和封僵尸卡等多项创新应用。实现了“奖惩对象条目化、奖惩措施目录化、用户提示敏感化、结果记录反馈化”。也实现国家26个备忘录和3个地方制度在各部门的应用全覆盖。各单位工作人员实名登录,有操作、有反馈,有统计,这种可操作的做法也是很值得复制和推广的。 

  还有厦门市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形成自动查询、自动拦截、自动反馈应用闭环。为所有联动部门提供系统对接和页面查询两种核查比对方式,记录每次核查比对涉及的惩戒措施、惩戒情况,形成完整应用闭环,使得联合惩戒成效有了准确的数据支撑。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成效。 

  再如深圳的金融风险预警应用,对接了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双创金融服务平台;覆盖党政机关的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跨区域联网互查应用,与浙江、成都、湖南、重庆、福建等多省市实现异地互查。    

  最后是敬畏。连主任曾经在信用建设工作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做信用工作是需要有激情的”。我们有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说“我们都是带着激情干工作的。”信用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工程。凡成就大业者,大都对所从事的事业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只有心存敬畏,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才能激发更强的担当动力。在信用建设迎来新时代的重要节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展示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信用建设的那份执着与坚守,责任和担当。 

  比如福州市对标准先行的探索。先后出台11项建设标准规范,实现平台建设和数据归集标准化、规范化;首创城市公共服务支付二维码标准,在行政、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广使用“一卡一码,统一支付”。 

  再比如厦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老赖担任企业高管情况开展专题分析,有力地推进惩戒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还采用标签技术刻画主体信用情况,创新一站式查询,实现“六个一”功能:“一眼了解概况”“一跳快速定位”“一页查看全貌” “一点下载报告”“一项提交异议”“一满意点个赞”。这背后都凝聚了很多信用人的艰辛付出。       

  还有早在2002年就已上线的深圳信用网,是全国最早建成一站式查询的信用网站之一,坚持15年不间断更新服务。2013年的时候,作为深圳市商事登记改革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为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进商改和探索信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今年,又把信用网纳入全市“市场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全新改造升级,全力支持深圳打造最具市场活力的营商之城。 

  如果说共享平台是信用建设的硬支撑,那么信用网站的内容应该成为一种软实力,因此,我们希望信用网站更应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办网理念。网站首先是给人用的,其次才是给人看的。有用、实用、适用是网站生命力的核心要素。这也是各地信用网站下一步需要努力的。

  最后,我们希望所有参与观摩的地区能够用专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开拓更多的数据归集渠道,营造更良性的信用建设环境,树立更具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并以此唤起全社会对信用的敬意。

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 邮编:223001 联系电话:0517-83605053(信息公开)
网站建设维护:0517-89890702 网站标识码:3208000060 备案序号:苏ICP备2024130977号
关闭